茶葉稀土超標頻發(fā) 專家建議重估現行標準
2013年01月28日 15:27 894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分類: 稀土
現行標準是否要重新評估
據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楊秀芳介紹,茶葉稀土標準自發(fā)布實施以來,就引起很大爭議,許多學者和茶葉企業(yè)持不同見解。2mg/kg的限量指標是將茶葉與稻谷、玉米(2416,-2.00,-0.08%)、小麥(2534,3.00,0.12%)等糧食等量齊觀,但茶葉不同于其他植物性食品。茶葉通常被人們用來沖泡飲用,稀土較難溶于水,沖泡的茶湯中只有不到1/4的稀土氧化物會浸出,對人體的安全風險很小,這與糧食直接吃到肚子里是完全不同的。
農業(yè)部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新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稀土對人體的健康風險評估仍缺少科學依據。當年茶葉稀土標準出臺得很倉促,沒有經過很好的風險評估與試驗,檢測方法基本上無法應用,很多指標都檢測不出來,這也造成茶葉的稀土標準長期執(zhí)行不下去。直到這兩年,新的檢測方法和檢測儀器出來,茶葉稀土問題又引起很大反彈。
2012年5月,新的國家標準《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測定》發(fā)布,替代了原來的稀土檢驗方法。茶葉中稀土含量檢測由原來的按5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增加到16種稀土元素氧化物總量。“這將造成茶葉中稀土總量的檢出值比原來更高,預計將提高20%~30%。”劉新說。
茶葉專家林榮溪告訴記者,目前除中國以外的其他茶葉生產國和進口國,包括美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都沒有對茶葉設定稀土限量指標,因為有關稀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國外也沒有科學的定論。中國設定茶葉稀土標準事實上是“自縛手腳”,違背法律初衷,且容易成為其他茶葉進口國貿易壁壘的“有效”依據。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認為,標準的制定必須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保障人民健康而又促進產業(yè)發(fā)展。茶葉稀土限量標準發(fā)布實施以來,一直受到業(yè)界關注。相關科研機構從茶葉稀土測定方法、含量水平、來源途徑等方面開展了調查研究,證實茶葉稀土限量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
有關專家和業(yè)內人士建議:當前應盡快對現行的茶葉稀土限量標準重新評估,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指標。其次,質檢、工商等部門應暫緩對茶葉稀土項目的抽檢,待茶葉稀土標準修訂完善后再加強執(zhí)法,這樣既能保證消費者健康又有利于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1] [2]
責任編輯:安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