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龍首礦生產找礦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5年03月17日 10:47 3218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宗伯明
近年來,金川集團龍首礦不斷加強生產找礦工作,深入研究礦床的地質特征、成礦條件和控礦因素,及時總結成礦規(guī)律,明確勘探主攻方向,推動生產地質找礦取得實質性進展。據統(tǒng)計,5年來,該礦累計探獲礦石資源476萬噸,鎳金屬3.14萬噸,銅金屬1.62萬噸。
龍首礦橫跨金川礦床的Ⅱ、Ⅰ、Ⅲ礦區(qū),主斷裂和次生斷層縱橫交錯,找礦前景廣闊。龍首礦技術人員在“小巖體成大礦”的理論基礎上,提出“復合-分枝-再復合-再分枝”的成礦模式,總結出金川巖體具有“多巖漿通道”、礦化富集部位和金川巖體空間上呈現(xiàn)“側列尖滅再現(xiàn)”的賦存規(guī)律,在找礦理論認識上取得了新突破,積累了尋找同類超大型銅鎳礦床的寶貴經驗。
龍首礦東中采區(qū)位于金川礦床Ⅱ-Ⅰ礦區(qū)結合部,是富礦較為集中的一個采區(qū)。工程技術人員通過追蹤上盤斷層,在斷層破碎帶發(fā)現(xiàn)特富礦角礫,打破了以往金川“在礦體下盤探尋特富礦”的固定思維模式,在礦體上盤沿斷層錯動方向展開了以特富礦和富礦為主要目標的找礦工作,累計探明富礦資源86萬噸,使采區(qū)出礦鎳品位穩(wěn)定在0.85%以上。
西二采區(qū)是金川礦床Ⅲ礦區(qū)的主力開采區(qū)域,構造以斷裂為主,斷裂帶脈巖穿插,破壞了主礦體的完整性。工程技術人員通過采掘生產現(xiàn)場原始地質編錄獲取的地質信息,與原有地勘、基建時期地質資料進行反復對比,發(fā)現(xiàn)控礦構造錯動區(qū)存在主礦體被脈狀大理巖改造的地質現(xiàn)象。為降低找礦成本與探礦風險,他們通過探采結合,延長采礦工程,穿透改造破壞主礦體的脈狀大理巖,探尋到側列的分枝礦體,累計增加保有儲量380萬噸,成功延長采區(qū)的服務年限2.3年。
58#礦體是金川礦床Ⅲ礦區(qū)一處獨立的近地表接觸交代型盲富礦體,礦石品位高,受多期次構造影響,礦體沿走向、傾向均不連續(xù),在空間上呈雞窩狀離散分布。工程技術人員在對以往地質資料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開采過程中揭露的地質信息,以控礦構造影響帶為重點靶區(qū),通過構造解析和動力學分析,揭示構造的形成機制和演化過程,集中力量總結礦體就位規(guī)律,在礦體底部發(fā)現(xiàn)尖滅再現(xiàn)的地質找礦標志,累計探獲富礦資源10萬多噸。
責任編輯:羅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m.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