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找礦愧為地質人
記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931隊卜安
2015年06月02日 9:2 438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地質礦業(yè) 作者: 宗和
2011年3月17日,是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931隊總工程師卜安終身難忘的日子。
那天上午10點,正在廣州市參加廣東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會審的卜安,悄悄來到室外,拔通了守侯在揭西縣金坑礦區(qū)郭麗榮的電話:“專家們一致通過,金坑的確是一個銅錫鉛鋅等多金屬中大型礦床。”
“7年了啊,兄弟們的心血……”忽然,卜安心頭一熱,話沒說完,便硬咽得說不下去,眼角濕潤了。
“沒有名聲遠揚,只有默默奉獻”
“沒有豐功偉績,只有兢兢業(yè)業(yè);沒有名聲遠揚,只有默默奉獻。”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汪禮明提起卜安,如數(shù)家珍,用了一連串排比句。
汪禮明介紹,身為總工的卜安,承擔著多個重點項目,2007年,五華縣白石嶂鉬鎢礦區(qū)以 5.86億元被譽為“廣東礦業(yè)第一拍”;2012年,潮安縣赤鳳羊逃坑-皇帝溜礦區(qū)高嶺土礦普查,探明高嶺土礦石量636.03萬噸,粘土量174.91萬噸,同年發(fā)現(xiàn)潮州市瓷土成礦點58個,內蘊資源量達2.72億噸,潛在價值近300億元;近年來,為國家提交了2個大型、6個中型和多個小型礦床。
“戴眼鏡,自然卷、白皮膚、娃娃臉,書生味十足。”這是931隊地質科負責人顏倫明對卜安的第一印象。
1992年7月23日,入隊第3天的卜安被安排到廣東省豐順縣尖筆崠礦區(qū)參加地質普查工作,顏倫明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位瘦弱的學弟似乎有使不完的勁,每天背著饅頭上山,背著石頭下山,爬山探路、地質填圖,樣樣沖在前,從不叫苦叫累。
“卜安的每一步,都是穩(wěn)扎穩(wěn)打走過來的。”獲全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勞動模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931隊原總工程師陳建邦介紹,當年,和卜安同時期分配到該隊工作的有近20名大學生,由于種種原因,留隊的只剩下2人。
“我們倒下了可以,但你千萬不能倒下”
一次,卜安到饒平縣上城礦區(qū)進行物探野外驗收工作。登山途中,卜安腿關節(jié)突然發(fā)生劇烈疼痛腫痛,行走困難。“沒關系,老毛病了。”為了不拖延工作進度,卜安堅持上山,對每一條線都進行驗收認證。那天在隊黨委會上,聞訊的931隊隊長胡勝雄動情地對卜安說:“我們倒下了可以,但你千萬不能倒下。”
2009年10月,卜安在揭西縣金坑銅錫鉛鋅礦區(qū),布設的ZK303孔的176米處,發(fā)現(xiàn)較厚銅礦層。“小郭,快拿尺子來!”卜安忽然大喊道。“厚度達到5.51米。”“太好了,成功了!”郭麗榮話音剛落,卜安一下子激動地跳了起來。
原來,早期預查發(fā)現(xiàn)的揭西縣金坑銅錫鉛鋅礦區(qū)礦體零散、異常較低、規(guī)模有限,再加上地質環(huán)境復雜,鉆孔布置困難,并不被看好,是業(yè)內人士的“棄嬰”。2008年,卜安憑借扎實的地質理論知識和見解,深信金坑礦區(qū)有找礦前景。
在綜合分析歷史成果資料的基礎上,卜安對礦床成因和控礦構造這兩大關鍵成礦地質問題進行分析,改變了以往“哪里有礦找哪里”的思路,根據(jù)蓮花山斷裂帶中動力變質帶的成礦地質特征和“小巖體成大礦”的模式,重新調整勘探線方向和布孔,同時加大了礦區(qū)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
“下一步大家要嚴格遵循規(guī)范和設計,嚴把質量關!”卜安手拿礦體巖芯,興奮地囑咐大家,要以成礦規(guī)律作指導,精心組織,精心布設。隨后,在全區(qū)普查階段施工中,12個鉆孔孔孔見礦,見礦率為100%,共發(fā)現(xiàn)礦(化)體19條。
“我們用兩年半的時間完成了野外地質工作。”郭麗榮介紹,2010年12月,由卜安主持編制完成的《廣東省揭西縣金坑礦區(qū)銅錫鉛鋅礦普查報告》,新增提交金屬量銅16.5萬噸、錫1.2萬噸、鉛5.8萬噸、鋅27.5萬噸、銀913噸,潛在經濟價值超100億元。“該項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科學技術三等獎。”
“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
俗話說:“好女不嫁地質郎,否則夜夜守空房。”作為卜安的妻子張菊芳來說,有著切身的體會。
“結婚不到半年,他外出作業(yè),一去就是半年。”張菊芳含著眼淚說,當時她妊娠反應特別大,一邊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一邊要保護懷有身孕的自己,還要時刻惦記在豐順縣尖筆崠礦區(qū)、開展野外填圖工作的丈夫,真可謂“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特別是1999年出生的兒子卜圣杰,給家人帶來短暫的歡樂后,愈來愈發(fā)現(xiàn)他反應遲鈍、手腳不協(xié)調,與正常的孩子大不相同。夫妻倆將孩子送到汕頭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癥斷書的白紙黑字:“雙側大腦半球腦髓質區(qū)密度略底,腦發(fā)育遲滯”,猶如晴天霹靂。“是我害了兒子,我有愧圣杰。”夫妻倆抱頭痛苦,連連自責。
“誰讓我命里注定就是要嫁給地質人。”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張菊芳擦干眼淚說,上天會眷顧每一個努力的人。一年后,卜安完成了豐順縣尖筆崠礦區(qū)的地質找礦工作,為后續(xù)完成國土資源部資源補償費項目和找到中型礦床打下堅實的基礎。
2004年7月,卜安擔任技術負責,提交了《廣東省豐順縣尖筆崠礦區(qū)鉛鋅銅礦普查報告》,探明鉛鋅金屬量29.7萬噸,銅金屬量1.86萬噸,資源儲量規(guī)模為中型。“小圣杰的病情經過長期治療,身體恢復越來越好,生活已能自理。”張菊芳欣慰道。
而更讓卜安、張菊芳夫婦倆驚訝的是,2013年8月,受臺風“尤特”的影響,汕頭重災區(qū)潮南區(qū)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卜安作為潮州、汕頭、梅州三市地災應急專家?guī)斓囊粏T,參與了潮南搶險救災和地質災害排查防治指導工作。那一天,卜圣杰突然在電視上發(fā)現(xiàn)了爸爸卜安在潮南區(qū)參加搶險救災的電視畫面,情不自禁地大聲說:“老爸,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
“其實,20多年來,我也矛盾過、也掙扎過。”卜安說,他是長子,父母供養(yǎng)他讀上大學,目的就是讓家里生活有所改善,可是爺爺和外婆去世、母親三次動手術、父親下病危通知書,他一次都沒趕過去護理照料。他永遠忘不了去年岳父張作南的那句話:“好像931隊就是你的家,整天都在礦區(qū)。”
“不找礦,我愧稱地質人。”卜安執(zhí)著地說。
責任編輯:陳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m.hainanguoquan.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